• 今天是: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地方性砷中毒

  • 当前位置:首页-地方性砷中毒

地方性砷中毒概述

来源:   日期:2014/9/23 9:37:08 作者:

  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sm)简称地砷病,是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条件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和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的全身性的慢性中毒。

  地砷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地方病。除致皮肤改变外,无机砷是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确认的人类致癌物,可致皮肤癌,肺癌,并伴有其他内脏癌高发。在重病区,当切断砷源后或离开病区,经过多年仍有地砷病的发生,表明由砷引起的毒害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并逐渐显示出远期危害——皮肤改变,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等。地砷病不仅对病区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亦对病区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致使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同时,亦给病区居民带来了极大恐慌。目前,地砷病已成为我国农民健康和农村公共卫生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地砷病病因清楚,主要是通过长期饮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水或燃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煤所引起。砷(As)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约为2mg/kg,地球深处含砷更高,可达620mg/kg。砷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砷的氢化物、氧化物、硫化物等。

  人类何时发现砷化物,现无法考证。但古人对某些砷化物的认识,并用于人类自身目的至少2000多年,一是作为药物使用,追求长寿或防治疾病;二是利用其毒性作用作为杀虫或自杀的毒药。

  根据砷的来源,人类暴露砷方式大体上可分为生活接触、职业性砷暴露、环境污染及医源性暴露等方式。其中,生活接触方式是引起地方性砷中毒的最主要途径,是形成地砷病病因链的重要环节。在生活性接触中,主要通过饮用含高浓度无机砷的地下水所致,称为饮水型地砷病。在中国,还有少数病区,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敝灶燃烧高砷煤,污染了室内空气和食物而造成慢性砷中毒,称为燃煤污染型地砷病。两种类型的地砷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基本一致。

  地砷病是一种古老的地方病,但是人们对其认识始于20世纪40年代。地砷病在人类中流行已相当久远,智利北部为历史悠久的地砷病病区,生活在该病区约公元3~12世纪期间的印第安人木乃伊骨骼中含砷量高达9.2~24.81mg/100g(正常人体含砷总量为14~21mg/人),迄今,那里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病区,地域涉及三个州,约43.7万人。目前,已发现有许多国家有地砷病的流行,如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印度、孟加拉、中国、泰国、前苏联、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全世界饮用含砷超过0.05mg/L饮水人口大约5000万人以上,其中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砷中毒病区,仅孟加拉国就有3000万人受威胁。我国台湾省于1956年首先发现高砷乌脚病病区,内地于1982年首先在新疆发现高砷病区,以后又在内蒙古、山西、贵州、宁夏、吉林、青海、安徽、陕西、湖北、甘肃等省份发现地砷病的流行,以村人口计约70余万人暴露高砷,确诊病人已超万人。其中,贵州、陕西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燃煤型地砷病病区,其余各省均为饮水型地砷病病区。1992年,卫生部将地砷病纳入国家重点地方病防治管理,至今,对已发现的病区完成了约80%改水和100%的改炉改灶任务。

  • 微信公众号
  • 今日头条
  • 热线电话
    029-87315858